今天上午,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在龙奥大厦召开,通报我市数创公社建设总体情况和2020发展行动计划的有关情况。日前通过《济南市数创公社2020发展行动计划》,是我市首个针对大数据发展出台的指导性文件,将对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、实现“变道换向”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发布会上,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刘勤,高新区齐鲁软件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孟林发布并介绍有关情况。
大数据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创新要素,正在全面重构全球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等领域,对全球竞争、国家治理、经济发展、社会生活、产业转型产生变革性的影响,受到全球学术界、工业界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与重视。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。在国家“十三五”规划中,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,提出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。
面临大数据发展的黄金机遇,济南市作为中国软件名城,国家智慧城市、信息惠民等试点城市,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。
对济南来说,实施大数据战略,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,加快“四个中心”建设,实现 “变道换向”和“弯道超车”的战略选择。
济南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。2016年6月,创造性地提出了“数创公社”概念:“数”就是大数据,“创”就是创新创业,“公社”就是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自组织系统,形成自动力机制。
为落实该战略构想,济南市成立了数创公社建设领导小组,由济南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,济南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,全力推进数创公社建设。
截至目前,济南数创公社建设已经取得多项成就,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编制《济南市数创公社2020发展行动计划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。
济南在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,但是仍然存在产业资源优势厚积未发、大数据发展的区位优势未形成辐射带动效应、大数据氛围和人才培育体系尚待建立和完善等问题。
2017年2月,济南市委托国家信息中心、赛迪顾问有限公司,启动了《行动计划》的编制工作,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,制定出台了该文件。
《发展计划》当中提出了济南数创公社的发展定位,即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示范城市、建成京沪黄金弧线上的大数据桥接中枢、建成黄河数据带上的大数据创新龙头,而最终的目标,则要达到“数聚济南、引领山东、服务全国、面向世界”的高度。
20项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样样和你的生活有关
《发展计划》围绕传统行业转型升级、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,提出20项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。
其中优先推进医疗健康、治霾、治堵、治安、城市管理、农业、物流、扶贫、金融、工业十项大数据行动计划,循序发展电力、旅游、教育、电子商务、文化、信用、党建、食品药品监管、环保、税务十项大数据行动计划。
其中,医疗健康、治霾、治堵是目前济南大数据发展重点推进的方面。
医疗健康大数据打造“智慧健康”
20项大数据发展计划中提出,未来济南要建立覆盖公共卫生、医疗卫生、医疗保障、药品供应、计划生育和综合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。
探索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,利用移动互联网为居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、划价交费、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。
利用大数据开展疾病监测,预防控制传染病、慢性病、流行病等重大疫情。
今后,要基本完成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建设,完善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,推进山东省大数据试点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项目申报。
开发大数据应用,做好健康监测与疫情预警、民众患病及就诊需求分析、数字医院等,打造“智慧健康”。
治霾大数据源头防控和精准治霾
建立大数据治霾综合管理体系,实现源头防控和精准治霾。建立济南市空气污染数据库,实现空气污染溯源防控功能。
在雾霾形成期,追踪雾霾踪迹,发布雾霾警报,采取应急措施,减少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。
建设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平台,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,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量交易,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。
建立“四源”监管机制,实现精准治霾。实现气象数据、车辆尾气排放数据、工业废气排放数据、城市生活污染源数据统一监控治理。
结合济南城市风廊特征,从城市规划、绿地建设、工业源空间布局等方面合理规划通过走廊,实现“引风吹霾”。
对导致道路扬尘的重型卡车、尾气超标车辆进行精准定位监管,建立全市统一的施工监管和扬尘监测平台,对生活污染源按小区或农田为单位设立监测点,采集城市露天烧烤、秸秆违规露天焚烧数据,对违规污染点实施监控和预警。
建立雾霾区域联动防治系统,与周边城市建立空气污染数据共享库统一平台,实现联合执法。
打造移动端实时采集系统,实现公众随时随地能通过拍照、录像等方式将数据上传到济南市空气污染数据库中。积极引进领军企业,鼓励企业借助物联网等技术,提高对重大环境事件的研判和处理能力。
治堵大数据智慧交通的城市
建立交通大数据管理平台,解决“行车难”和“停车难”问题。将出租车、公交车、私家车等车辆运行数据汇聚到统一数据管理平台,与知名智慧交通企业联合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,实现对道路未来半小时内流量、卡口信息的预测,为道路车辆提供出行线路诱导。
对全市交通信号灯实行联网联控,动态调整各路口停留时间。利用大数据对道路拥堵成因进行溯源,为旧城更新、新城建设及重点拥堵路口改造提供科学依据。
整合停车场车位资源,将主要停车场的空余车位信息上传到交通大数据管理平台,形成动态停车地图,并通过车联网将附近停车资源推送给车主,提供道路诱导入库。
在停车场内推进智能改造,推行自动泊车和精准定位,采取不停车支付等快捷支付功能,实现停车场出入口管理的无人值守。建立全民违章数据采集机制,与社会资本合作,为市民私家车配置违章抓拍举报仪,在市民手机端中普及违章拍照上传插件。
探索大数据应用下拥堵治理新模式,支持第三方的数据开发利用,为政府决策和提供市民定制化服务提供依据。
2020年,实现转型引领。大数据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兴支柱产业,培育出10家超十亿级、3-5家超百亿级的全国知名大数据龙头企业,实现产业规模1000亿元,带动相关产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。
总之,大数据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,是提升区域竞争优势的新引擎,是支撑政府治理创新的新手段,是加快创新赶超发展的新要素。
当前济南面临大数据发展的难得机遇,“变道换向”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